2009-01-20

廣東產業“騰籠換鳥”

因為之前有機會接觸到廣東省的政府改革議題,好奇之餘查閱了許多廣東省當地網路媒體,針對“騰籠換鳥”這個題材做了一些了解。
總而言之,廣東省由於臨海,先前海外投資事業快速的蓬勃,造成某些地區如深圳的發展快速,機能進步造成貧富懸殊,同時也造成環保問題與用地不足的窘境。於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到深圳進行專題調研,希望能將深圳發展過後的頹廢力轉形象,提出了“騰籠換鳥”的議題。
“騰籠換鳥”的意義就在於,如何不改變籠子,只將籠子騰空,換隻鳥進去。想起來是簡單的動作,但用到將其中產業大改變,那可就不是容易的事了。
而在政府機關提出“騰籠換鳥”,當地學者也提出"改籠育鳥",更是另一個認為能將產業結構穩固,吸引更多外商投資的辦法。
由於廢棄環保問題、科技發展不均、衛生習慣懸殊、貧富與就業問題,都隨著經濟蕭條後衍生出來更嚴重的問題,因此推動當地經濟或產業結構改革,更是讓廠商與學者們拭目以待,到底是空口說白話還是該政府的魄力展現?
全天下的政治都一樣,與經濟不可切分。不管是政府鼓勵、集團的拓展,台灣已然成為創意與手藝的認證,經過了這些年產業外移、代工外移,各企業將「腦」留在台灣,已經漸漸有了成績了。在人才需求下也已態度、創意、衝勁為首要需求。而甚至越來越像日本,服務精緻化,將每個下游工作更細微的切割,找出更多的服務市場-能賺到錢的市場。
我們也算是一種“騰籠換鳥”?因為我們換了「腦」。但是反過來說,是不是也變成更沒有辦法打好基礎基層需求了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言討論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