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2-11

通路的發展觀察

通路業者和一般傳統產業中內設的業務單位不一樣,好處在於通路業者憑著對於各門市或是物流體系的熟悉,可以充分運用目前各銷售體系企業的通路進行規劃和產品配置,依照通路業者獲得的產品經銷權,對於產品屬性相同的通路進行銷售,提出各種促銷方案和廣宣方式,為企業產品加分,進而達到銷售目的。而一般企業體系內配置的業務單位,為了能夠充分深入各個門市或是賣店,而設立了各地的業務單位或者為因應通路數量配置多數的業務人員,長期下來,讓企業體本身形成人力成本上的內耗,可謂是勞民傷財,不合乎時代潮流的作法。

可是由於通路業者本身為營利單位,必須為了維持收益又節省人力的作法,品質上面不似企業內部的業務單位人員容易掌控,同時又得兼顧各產品線,因此可能顧此失彼之下,某產品很可能被忽略,甚至來不及趕上市場變化,而被迫冷凍在市場的一角。這時候就得靠企業體本身的監督和檢核,因此企業體內將業務單位裁撤,僅配置一名專業的通路業務人力監控,是現今許多產業的作法。

目前台灣通路上的狀況,在面臨潮流與消費習慣改變,網路消費習慣建立,通路的經營,人與人的關係也變的簡單單純的多,似乎也不需要那麼多人去跑銷售點,因此業務人力的衰減,可以降低企業體內的內耗。

日本是更早就踏入這一步的國家,儘管地狹人稠,但因為便利性,所以衍生出虛擬和郵購的銷售十分方便,這算是日本人凡事精準化、效率化、省時的一種衍生品,也是網路或郵購被運用最發達的原因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言討論哦~